一、辨治思路
脂肪肝属“肝癖”、“胁痛”、“脂满”等范畴,多见于肥胖、嗜酒及糖尿病患者。
病因多为过食肥甘厚味,嗜酒无度,缺乏运动,压力过大等,这些原因可导致脏腑功能失调,从而发病。
如过食伤脾,运化失职,谷精不能尽化气血而凝为膏脂,滞留肝络,这种证型多数同见肥胖;嗜酒伤肝,内生湿热,致使肝失疏泄,胆气郁滞,渗化脂浊无权,再受邪热熏蒸而痰瘀内生;
年老之人多与肾密切相关,肾阴不足,水不涵木,肝失所养而疏泄不及,或有虚热熏灼,最终痰浊滞留,具有这种证型者有时恰是糖尿病患者;
肾阳不足则蒸化无权,津凝为湿,血缓为瘀,日久痰瘀湿浊互结。
由此可见,此病与气滞、痰湿、瘀血、虚证等有关。
下面提供一些具有降脂作用的中药,临床可根据病情酌情选加:
①行气导滞类:陈皮、山楂、莱菔子、大黄等;
②活血化瘀类:川芎、丹参、水蛭、地龙等;
③化痰利湿类:海藻、昆布、泽泻、石菖蒲等;
④补益类:人参、黄芪、何首乌、女贞子、杜仲、淫羊藿等。
脂肪肝为肝脏本身或脂类代谢异常而引起的肝脏脂肪堆积。
对于肝脏本身的问题,我见得最多的就是嗜酒者和慢性肝炎患者,他们大多证属湿热,同时又痰瘀互结,针对这种证型,我多用金钱草、泽泻、丹参、海藻等治疗。
金钱草可开泄湿热,清肝利胆,廓清湿浊,促使胆汁排泄而净脂。
泽泻利湿泄浊,与金钱草同用,可推陈致新,引邪外出。
丹参凉血活血,功同四物,能改善肝内血液循环,从而有利于脂类代谢。
海藻软坚化痰,善于降脂。四药合用,切中病机。
脂类代谢异常引起的脂肪肝,病因涉及多方面,比如情志抑郁,这个与肝失疏泄有关;喜食肥甘,这个与脾运呆滞有关等等。
我接触过比较多的是一些中老年人,他们多属脾肾不足,阴阳两虚而偏阳虚。
这些人多数体型偏胖,缺乏运动,同时可伴有肢冷乏力、喜卧懒言、周身困重等症状,除了不良生活习惯之外,机体脂类代谢功能障碍也为其主要原因,所以在治疗他们时,除了化痰祛瘀、渗湿泄浊之外,我还会加黄芪、淫羊藿、肉桂等温补脾肾。阳虚得补则温动有力,从而脂类代谢恢复活跃,最终达到治愈目的。
治疗此病不论哪种证型,均应重视化痰降脂,我推荐海藻、山楂、荷叶。
海藻和山楂在用药心得里有论述,荷叶作为减肥佳品,其降脂效果自当不错,它能升清醒脾,舒达肝气,平时取之代茶饮,不失为一简便良策。
二、用药心得
1.何首乌,柴胡
五脏调和,气血生化有源,津液输布畅达,则百病不生。若脏腑功能失调,肾失气化,肝失疏泄,脾失健运,则聚湿生痰凝瘀。痰瘀湿浊充于血中则血脂偏高,结于肝中则为脂肪肝。
中老年人大多肝肾不足,水不涵木,肝失所养则疏泄不及,以至津滞成湿,血滞成瘀。
何首乌可补肝肾,使肝木得养,柴胡疏肝理气,得何首乌之补而疏泄有力,肝失疏泄这一问题即可得以解决。待气机畅通无阻,何患浊阴之邪滞留?
何首乌与柴胡配伍,可谓一补一攻,一静一动,攻补兼施,动静结合,二药相得益彰,乃最佳组合。
对有郁热征象的,柴胡可以散其郁热。另外,柴胡可以引药入肝,使药物直达病所而药性更专。
2.黄芪
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,气机的升降在津液的输布与水湿的代谢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。若脾胃功能失常,亦可发为此病。
黄芪可补脾升清阳,配伍泽泻淡渗降浊阴,气机升降得调,则此问题即可得以解决。
另外,脾主运化水谷,有因过食肥甘厚味碍脾,而使脾的运化功能失常者,常内生痰浊,充斥于肝。黄芪与白术伍用可以补脾助运化,恢复脾的功能,从而使痰源得除;黄芪与活血药相伍可以补气助血行,防止痰瘀滞留而病情加重。
3.淫羊藿
痰瘀湿浊滞留于肝及周身,可因肝失疏泄,脾虚不运,然命门火衰,釜底无薪何尝不是湿浊滞留的另一主要原因。
众所周知,肥人多阳虚,此病多见于肥胖人群。对于阳虚气化失常引起的脂肪肝,我常用淫羊藿。
原有何首乌补阴精而使阳出有根,淫羊藿补阳,更可以淋漓尽致地发挥其作用。当元阳内壮而离照当空,一切阴霾自可消散。
4.山楂
本病标实为痰瘀湿浊或有热毒(郁热及慢性肝病引起)。
山楂可以化瘀降脂,常与石菖蒲、苍术、决明子、地龙等共同化痰瘀,消湿浊,降脂。
5.海藻
此药不仅能化痰湿,而且能软坚散结。对有肝脾肿大的,此药能使之回缩。此病与高脂血症关系密切,海藻有明显的降血脂作用,从而可以达到双重治疗目的。
三、辨证施药
1.湿热中阻
右腹胀痛,厌食欲呕,口苦烧心,舌红苔黄腻,脉滑数。
用药可选茵陈蒿、金钱草、泽泻等。
2.肝郁脾虚
胁肋胀满不舒,表情抑郁,善太息,食少纳呆,神疲乏力,舌淡苔薄白,脉弦或虚。
用药可选柴胡、白术、山楂等。
3.肝肾阴虚
右胁灼热胀痛,烦躁易怒,潮热盗汗,咽干口苦,舌红苔薄黄,脉弦细数。
用药可选女贞子、鳖甲、旱莲草等。
4.脾肾阳虚
右胁疼痛隐隐,腹胀纳呆,喜卧懒言,肢冷畏寒,腰酸尿频,舌淡苔白,脉沉迟无力。
用药多选黄芪、肉桂、淫羊藿等。
5.痰瘀阻络
右胁刺痛,位置固定,入夜加重,面色晦暗,口唇色紫,舌暗苔厚,脉涩或弦。
用药可选丹参、地龙、海藻等。
四、验案选粹
1.赵某,女,60岁右上腹胀痛半年。
患者早在半年前即有右上腹隐痛症状,未予以重视,后来加重时才做B超检查,得知患上了脂肪肝。近一个月右上腹胀痛明显,来我处求治。
患者体胖,乏力气短,动则汗出,肢体困重,肢冷畏寒,有时头发昏,纳少,食后腹胀,右上腹胀痛,呈持续性,舌暗有瘀斑,苔白腻,脉滑尺弱。
患者2年前曾患脑梗死,幸好治愈,未留有明显后遗症。有高血压病病史,性格内向,善抑郁。
诊断:脂肪肝。
处方:黄芪40g,白术20g,茯苓20g,山楂30g,陈皮15g,何首乌30g,肉桂20g,海藻20g,白僵蚕20g,石菖蒲15g,土鳖虫20g,柴胡15g。
连续用药20剂,症状逐渐消失,数月后体检,脂肪肝较前明显轻微。
【体会】患者年已六旬,阴精不足,阳气渐微,命门之火温而不炽,故痰瘀湿浊内生;患者体胖,脾运呆滞,亦可痰浊内盛,故见肢体困重,食后腹胀;痰瘀湿浊流窜脉内,发为高脂血症,上犯于头则为脑梗死;患者情志抑郁,肝气郁结,气机不利,痰瘀湿浊积于肝内,则发为脂肪肝。
综上所述,命门火衰,脾失健运,肝失疏泄而使痰瘀湿浊滞留于肝,治当以肉桂温补命门之火,使离照当空,阴霾消散,配何首乌补肾精以化生阳气,使阳出有根,从而命门之火可以久燃;黄芪、白术补脾助运,得肉桂补命门火,犹如釜底加薪;柴胡、陈皮疏肝解郁,调畅气机,气血流通无阻,何惧浊阴滞留;海藻、白僵蚕、石菖蒲化痰湿;山楂、土鳖虫活血化瘀;茯苓、陈皮利湿醒脾。
全方攻补兼施,标本兼顾,所选之药又多善消脂,故效果良好。
2.丁某,男,58岁胁肋不适1月余。
患者一月前发现右胁不适,时而闷痛,由于患过慢性肝炎,怀疑旧病复发,于是到医院做了详细检查,结果被查出脂肪肝,合并肝纤维化。遂来我处求治。
患者体瘦目黄,乏力倦怠,口干而不渴,夜间盗汗,午后潮热,右侧胁肋胀满不舒,有时疼痛,舌红苔黄,脉滑数。嗜酒20多年,每日最少半斤。
诊断:脂肪肝。
处方:枸杞20g,旱莲草30g,鳖甲30g,海藻30g,丹参30g,泽泻10g,茯苓30g,茵陈60g,川楝子20g,柴胡10g,黄芩15g,葛根30g。
同时告诫患者戒酒。服用一周后,所有症状均减轻,去川楝子、泽泻,继服一周,停汤药。给予鳖甲、茯苓各等分,研细粉,每日10g,冲服,荷叶茶代水。几个月后复查,完全正常。
【体会】患者年近六旬,嗜酒成性,肝肾阴虚在所难免。另一方面,慢性肝炎易潜伏湿热,大量饮酒又助湿生热,从而使肝脏虚损交加。阴虚生内热,合湿热之邪,必凝练津血,导致痰瘀湿浊充斥肝内,形成此病。
故选枸杞、旱莲草、鳖甲养肝补阴,兼清虚火;茯苓、泽泻、茵陈、黄芩清利湿热,导邪外出。
海藻、鳖甲可软坚散结,回缩肝脏,防治肝纤维化。海藻、丹参可化痰祛瘀,结合柴胡、川楝子疏肝理气,可加速瘀祛痰消。葛根配泽泻可使清升浊降,洁净肝脏,同时葛根可解酒毒,治咽干。
茯苓祛湿兼可健脾扶正,鳖甲养阴兼可清热软肝。再结合善于消脂的荷叶善其后,终可还患者一个清新洁净的肝脏。
五、日常保养
1.尽量少吃高脂高糖饮食,避免过饱或过饥,避免睡前饮食,必须戒酒。
2.每天运动半小时以上,根据自己的年龄、体质等状况选择运动项目。需要啰嗦几句,脂肪的“燃烧”需要水和氧,一旦缺乏是不能达到“燃烧”脂肪的目的的。所以患者每天的饮水量要充足,尤其早上那杯不可忽视。
运动不是越剧烈越好,那样的话身体处于乏氧的状态,反而达不到治疗目的,应该以慢跑、打羽毛球等可以持续并且不觉得太累的运动为佳。
3.劳逸结合,多参与户外运动以保持心情开朗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