川贝炖雪梨是百姓对“贝母”的认知来源。除川贝母外,尚有其他诸多贝母入药。历代本草多将贝母分为川贝母、浙贝母及土贝母三种。2020年版《中国药典》收载有“贝母”之名的有6种,即川贝母、平贝母、伊贝母、浙贝母、湖北贝母、土贝母。另有东贝母、秦贝母、皖贝母、轮叶贝母、鄂北贝母、江西贝母等地方习用贝母。药用贝母品种虽繁多,不过也大致分为三大类。
甘寒贝母润肺化痰
此类贝母味苦、甘,性微寒,皆有“润肺”之效,如川贝母、平贝母、伊贝母、轮叶贝母、秦贝母、鄂北贝母、江西贝母等。不过虽皆有“润肺”之效,但临床应用也不尽相同。
川贝母来源于植物川贝母、暗紫贝母、甘肃贝母、梭砂贝母、太白贝母或瓦布贝母的鳞茎。有清热润肺、化痰止咳、散结消痈的功效,现代临床常用于肺热燥咳、干咳少痰、阴虚劳嗽、痰中带血、瘰疬、乳痈、肺痈等症的治疗。
平贝母来源于植物平贝母的鳞茎。有清热润肺、化痰止咳的功效,用于肺热燥咳、干咳少痰、阴虚劳嗽、咳痰带血等症的治疗。家庭常备小儿用中成药——金振口服液,便有用平贝母组方入药。鄂北贝母来源于植物鄂北贝母或紫花鄂北贝母的鳞茎(《湖北省中药材质量标准(2018年版)》),功效主治同平贝母。
伊贝母为植物新疆贝母或伊犁贝母的鳞茎。前者多野生资源,价格较贵;后者多家种资源,价格便宜许多。伊贝母的性味归经、功效主治与平贝母别无二致。中成药清宣口服液、秋燥感冒颗粒、紫前膏皆有用伊贝母组方入药。
轮叶贝母来源于植物轮叶贝母的鳞茎(《黑龙江省中药材标准(2001年版)》)。又名一轮贝母(《东北植物检索表》)、马氏贝母(《黑龙江省野生经济植物图志》)、北贝(药材商品通称),功同平贝母。轮叶贝母在历代本草中无记载,但在东北民间应用多年。
另有秦贝母来源于植物秦贝母的鳞茎(《陕西省药材标准(2015年版)》),江西贝母来源于植物彭泽贝母的鳞茎《江西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(2008年版)》),皆能清热润肺、化痰止咳、开郁散结。
苦寒贝母清热化痰
此类贝母味苦性寒,药效偏于散,清热之力为优,善于清肺化痰、开郁散结,皆无“润肺”之效,如浙贝母、湖北贝母、东贝母、皖贝母等。
浙贝母为植物浙贝母的鳞茎。因主产于浙江,故习称浙贝母。又以浙江象山县产者为佳,故又称象贝。浙贝母以“土贝母”之名首见于《本草正》。大者除去芯芽,习称“大贝”;小者不去芯芽,习称“珠贝”。除去芯芽,趁鲜切成厚片,洗净干燥,则习称“浙贝片”。浙贝母有清热化痰止咳、解毒散结消痈的功效,临床用于风热咳嗽、痰火咳嗽、肺痈、乳痈、瘰疬、疮毒等症的治疗。中成药小儿宝泰康颗粒、铁笛口服液、桂林西瓜霜等,便有用浙贝母组方入药。浙贝母的花也可入药,(《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(2015年版)》)收载为“贝母花”,有止咳化痰的功效,可用于咳嗽多、支气管炎。临床写浙贝母花也予贝母花。
湖北贝母为植物湖北贝母的鳞茎。湖北贝母形似大浙贝,有清热化痰、止咳、散结的功效,用于热痰咳嗽、瘰疬痰核、痈肿疮毒等。中成药咳立停糖浆有用到湖北贝母流浸膏制药。
皖贝母功似湖北贝母,来源于植物安徽贝母的鳞茎(《安徽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(2019年版)》)。中成药皖贝止咳胶囊是用皖贝母制成的单味制剂。
另有东贝母来源于植物东贝的鳞茎(《浙江省中药材标准(第一册)》),大的习称“大东贝”,小的习称“小东贝”。
葫芦科土贝母无化痰止咳之功
土贝母为葫芦科植物土贝母的块茎,与百合科贝母的入药部位不同。主要特点是“角质样”,与百合科贝母差别较大。土贝母没有化痰止咳的作用,解毒之效为著,长于散结消肿。
土贝母之名始见于《本草从新》,言其“治外科痰毒”。土贝母味苦,性微寒,归肺、脾经,有解毒、散结、消肿的功效。《百草镜》言“能散痈毒,化脓行滞,解广疮结毒,除风湿,利痰,敷恶疮,敛疮口”。现代临床常用于乳痈、瘰疬、痰核等症的治疗。中成药乳增宁胶囊、天佛参口服液等便有用土贝母组方入药。
《本草从新》言:“(贝母)川产最佳,味甘;象山贝母味苦,去时感风痰;土贝母味苦,治外科证痰毒。”《药性切用》也记载川贝母,味甘微寒,凉心散郁,清肺而化热痰;象贝,形坚味苦,泻热功胜,不能解郁也;土贝,形大味苦,泻热解毒,外科专药。三类贝母功不同,切不可混用。
———作者 邓力/四川省成都市中草药研究所
评论